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意思: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新济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的开头,“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通过询问新济州的经历,描绘了地理变迁的巨大影响。这里,“大河南”和“大河北”是对古代黄河泛滥后南北分治的描述,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地理的改变。
“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这两句描绘了天空阴沉,平原望不到边际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和迷茫的感觉。这可能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未来。
“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这里用枯死的草和黄色的花来描绘秋天的景象,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这里描绘了田野中桑树依然青翠的景象,与前文的枯死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这里描绘了人烟稀少,冷清的田野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孤独和寂寥。
“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这里用车辙纵横来描绘荒凉的路面,暗示了过去的繁荣不再,只有无尽的荒凉。
“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这里用积水流经交错的道路和马蹄破除灌木丛的景象来描绘荒凉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最后,“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这里描绘了江南温暖的场景,与前文的荒凉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迷茫。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