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承遗竹枝辄赋近体以寄》 草堂只在玉山西,未识风流顾恺之。

草堂只在玉山西,未识风流顾恺之。

意思:草堂只在玉山以西,不知道风流顾恺之的。

出自作者[明]卫仁近的《承遗竹枝辄赋近体以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草堂只在玉山西,未识风流顾恺之。鸳冷绣衾春病酒,蜡销银烛夜敲棋。每怀凤鸟栖梧树,辄倚乌几唱竹枝。昨夜阑干明月上,恼人箫管不胜吹。》,作者的名字是顾嗣立。这首诗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都非常独特。 首先,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淡雅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联“草堂只在玉山西,未识风流顾恺之。”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居所——草堂,位于玉山西侧,环境优美,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而“未识风流顾恺之”则表达了诗人对顾恺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尚未达到像顾恺之那样的艺术境界。 颔联“鸳冷绣衾春病酒,蜡销银烛夜敲棋。”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表达了生活的平淡和宁静。冷掉的鸳鸯锦被,酒后的沉醉,蜡烛燃尽后的深夜对弈,这些都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和对自然的热爱。 颈联“每怀凤鸟栖梧树,辄倚乌几唱竹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他常常想起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的场景,倚着乌木几案唱起《竹枝》的歌谣。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尾联“昨夜阑干明月上,恼人箫管不胜吹。”诗人通过对昨夜月升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留恋和对烦扰生活的无奈。明月高悬,恼人的箫管声不断响起,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留恋和对烦扰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淡生活的淡然处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堂只在玉山西,未识风流顾恺之。
鸳冷绣衾春病酒,蜡销银烛夜敲棋。
每怀凤鸟栖梧树,辄倚乌几唱《竹枝》。
昨夜阑干明月上,恼人箫管不胜吹。

关键词解释

  • 玉山

    读音:yù shān

    繁体字:玉山

    英语:Mount Morrison

    意思:
    1.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顾恺之

    读音:gù kǎi zhī

    词语解释

    ⒈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士族出身。官至散骑常侍。人谓其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善画人物,特别强调眼睛传神。画风绵密,画史上称为“密体”。撰《论画》等文,倡“以形写神”。兼工诗文书法。有《女史箴图》存世。

  • 草堂

    读音:cǎo táng

    繁体字:草堂

    英语:thatched cottage

    意思: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

  • 只在

    引用解释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