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亭待月二首》 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

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

意思:一座真正满足自己,什么地方能容纳。

出自作者[宋]李弥逊的《池亭待月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不寐池塘夜,萧萧夏木重》是一首描绘夏夜池塘景色的诗,通过对池塘、夏木、风、水、蛙鸣、蝉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夜的深深喜爱和怀念之情。 首句“不寐池塘夜,萧萧夏木重”中,“不寐”表达了诗人对夏夜的深深怀念之情,“池塘夜”则描绘了夏夜池塘的静谧和美丽,“萧萧夏木重”则进一步描绘了夏夜的繁茂和生机。整句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夏夜的池塘边,感受着夏木的繁茂和风的吹拂。 “亭虚风趁客,水净月随侬。”这两句诗描绘了亭子的景象和氛围。“亭虚风趁客”表达了亭子空旷、清凉的氛围,“水净月随侬”则描绘了月色下水的清澈和宁静。这两句诗进一步强化了夏夜池塘的宁静和美丽。 “蛙喜鸣如吹,蝉饥语似蛩。”这两句诗则从声音的角度描绘了夏夜的生动和丰富。“蛙喜鸣如吹”表达了蛙鸣声的欢快和生动,“蝉饥语似蛩”则描绘了蝉因饥饿而发出的声音,如同蟋蟀一样。这两句诗将听觉元素融入景色描绘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 最后,“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表达了诗人对夏夜池塘的深深喜爱之情。“一区真自足”是对整个夏夜景色的赞美,而“何地肯相容”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珍惜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夏夜池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生动而丰富的夏夜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寐池塘夜,萧萧夏木重。
亭虚风趁客,水净月随侬。
蛙喜鸣如吹,蝉饥语似蛩。
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

关键词解释

  • 一区

    引用解释

    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

  • 自足

    读音:zì zú

    繁体字:自足

    英语:self-sufficiency

    意思:
    1.自满。
    晋·陆机《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明·宋濂《燕书》之九:

  • 相容

    读音:xiāng róng

    繁体字:相容

    英语:interconsistency

    意思:同时并存;互相包容。
    《韩非子五蠹》:“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史记淮南衡山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