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

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

意思:真理不是内外,怎么说才能不才。

出自作者[唐]李山甫的《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居的生活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一种高远、清静、超脱的意境。 首联“幽居少人事,三径草不开”描绘了诗人幽居的生活环境,寂静无人,草木不生。颔联“隐几虚室静,闲云入坐来”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氛围,闲云飘入,仿佛与诗人相伴。 颈联“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表达了诗人的超脱心境,不再区分内外,也不在乎才华与否。接下来,“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描绘了秋天的清空和高洁,无一丝尘埃。 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心灭百虑减,诗成万象回”,心境宁静,百虑皆消,诗思如泉涌,万象皆回。而“亦有吾庐在,寂寞旧山隈。从容未归去,满地生青苔”则表达了诗人虽有庐在山间,却从容未归,任由青苔满地,进一步表现了其超脱物外的心境。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谢公寄诗、白雪纷飞、惊风震雷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慷慨。 最后,“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流年将老来,华发自相催。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一句,诗人通过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感叹流年易逝,华发渐生,而野寺屏障、左右徘徊的景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整首诗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清静自守的心境,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生的无常。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居少人事,三径草不开。
隐几虚室静,闲云入坐来。
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
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
心灭百虑减,诗成万象回。
亦有吾庐在,寂寞旧山隈。
从容未归去,满地生青苔。
谢公寄我诗,清奇不可陪。
白雪飞不尽,碧云欲成堆。
惊风出地户,虩虩似震雷。
吟哦山岳动,令人心胆摧。
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
慷慨追古意,旷望登高台。
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
流年将老来,华发自相催。
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

关键词解释

  • 不才

    读音:bù cái

    繁体字:不才

    英语:without capability; unable; incapable

    意思:
    1.没有才能。
    《左传文公七年》:“此子也才,吾受子之

  • 内外

    读音:nèi wài

    繁体字:內外

    英语:inside and outside

    意思:(内外,内外)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

  • 至道

    引用解释

    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 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 晋 陆机 《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