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 氍毹暖,趁铜街似水,赓和无题。

氍毹暖,趁铜街似水,赓和无题。

意思:毛毯温暖,趁着铜街似水,无题诗唱和。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

全文创作背景

《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是清朝文学家陈维崧的一首诗。芝麓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梁清标的别号。梁清标与陈维崧是好友,二人交往颇深。这首诗是陈维崧在送别梁清标时所写,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友情之深。 诗中,“乌丝词”是指梁清标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誉。陈维崧在诗中借用梁清标的诗韵,以此表达对好友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该诗的创作背景是清朝初期,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作品表达友情、离别等情感。陈维崧与梁清标作为好友,在离别之际以诗相赠,既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当时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常见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十诸生,落拓长安,公乎念之。
正戟门开日,呼余惊座。
烛花灭处,目我于思。
古说感恩,不如知己,卮酒为公安足辞?
吾醉矣!
纔一声河满,泪滴珠徽。
昨来夜雨霏霏,叹如此狂飙世所稀。
恰山崩石裂,其穷已甚。
狮腾象踏,此景尤奇。
我赋将归,公言小住,归路银涛百丈飞。
氍毹暖,趁铜街似水,赓和无题。
归去来兮!
竟别公归,轻帆早张。
看秋方欲雨,诗争人瘦。
天其未老,身与名藏。
禅塌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扬。
真愁绝,却心忧似月,鬓秃成霜。
新词填
作者介绍 应玚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铜街

    读音:tóng jiē

    繁体字:銅街

    意思:(铜街,铜街)
    洛阳·铜驼街的省称。借指闹市。
    南朝·梁·沈约《丽人赋》:“狭斜才女,铜街丽人。”
    唐·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出金市而连镳,入铜街

  • 氍毹

    读音:qú shū

    繁体字:氍毹

    英语:wool carpet

    意思: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三辅黄图未央宫》:“温室以椒涂壁,

  • 赓和

    读音:gēng hè

    繁体字:賡和

    意思:(赓和,赓和)
    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
    《新唐书刘太真传》:“德宗以天下平,贞元四年九月,诏群臣宴曲江,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赓和。”
    明·李唐宾《梧桐叶

  • 无题

    读音:wú tí

    繁体字:無題

    意思:(无题,无题)
    诗文有用“无题”为题的,表示无题可标或不愿标题。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人诗中有曰‘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