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李琼处士画海涛》 令人错认钱塘城,罗刹石底奔雷霆。

令人错认钱塘城,罗刹石底奔雷霆。

意思:让人误以为钱塘城,罗刹石底投奔雷霆。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观李琼处士画海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幅画作的赞扬和赏析,画作的主题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巨鳌翻滚,狂涛颠浪,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首联“巨鳌转侧长鰌翻,狂涛颠浪高漫漫。”描绘了大海波涛翻滚的景象,如同巨鳌在翻滚,而长鰌则在其中翻腾,狂涛颠浪,高漫漫无边际。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李琼夺得造化本,都卢缩在秋毫端。”赞扬画家的技艺高超,能够将大自然的造化缩在笔端,表现得如此精细入微。这一联既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也表达了对大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 颈联“一挥一画皆筋骨,滉漾崩腾大鲸臬。”进一步描述画作中大海波涛的筋骨之感,波涛滉漾崩腾,如同大鲸鱼翘起的尾尖。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大海波涛的动态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叶扑仙槎摆欲沉,下头应是骊龙窟。”描绘了画中仙槎在波涛中摇摆欲沉的情景,而下面应该是骊龙的藏身之所。这一联既表现了画作的生动形象,也暗示了画作所蕴含的深意,即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生动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同时,也通过描绘大海波涛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气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巨鳌转侧长鰌翻,狂涛颠浪高漫漫。
李琼夺得造化本,都卢缩在秋毫端。
一挥一画皆筋骨,滉漾崩腾大鲸臬。
叶扑仙槎摆欲沉,下头应是骊龙窟。
昔年曾要涉蓬瀛,唯闻撼动珊瑚声。
今来正叹陆沉久,见君此画思前程。
千寻万派功难测,海门山小涛头白。
令人错认钱塘城,罗刹石底奔雷霆。

关键词解释

  • 钱塘

    读音:qián táng

    繁体字:錢塘

    意思:(钱塘,钱塘)

    1.见“钱塘江”。

    2.亦作“钱唐”。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丹阳,

  • 罗刹

    读音:luó chà

    繁体字:羅剎

    意思:
    1.梵语的略译。最早见于古印度颂诗《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南亚次大陆土着名称。自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凡遇恶人恶事,皆称罗刹,遂成恶鬼名。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五

  • 雷霆

    读音:léi tíng

    繁体字:雷霆

    英语:thunderbolt

    意思:
    1.震雷,霹雳。
    《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史记乐书》作“鼓之以雷

  • 令人

    读音:lìng rén

    繁体字:令人

    英语:reader

    意思:
    1.品德美好的人。
    《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郑玄笺:“令,

  • 错认

    读音:cuò rèn

    繁体字:錯認

    意思:(错认,错认)
    错误地分辨、认识。
    《唐律疏议杂律错认良人为奴婢》:“诸错认良人为奴婢者,徒二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主司头脑太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