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秋不见月》 三秋正中夜当午,佳期不拟姮娥误。

三秋正中夜当午,佳期不拟姮娥误。

意思:深秋正半夜到中午,佳期不拟姮娥错误。

出自作者[明]解缙的《中秋不见月》

全文创作背景

《中秋不见月》是明朝文学家解缙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气候现象有关。中秋节是古人非常重视的节日,常常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为乐。然而,有时候中秋节晚上会看不到月亮,这可能是由于天气阴沉或其他原因,给人们带来一些遗憾和感慨。 解缙在《中秋不见月》一诗中,描述了中秋之夜不见月亮的情景,表达了人们的失望和思念之情。诗歌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感人肺腑的美感。 综上所述,《中秋不见月》的创作背景与中秋节传统习俗和气候现象有关,诗歌通过描绘中秋之夜不见月亮的情景,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与思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闻广寒八万三千修月斧,暗处生明缺处补。
不知七宝何以修合成,孤光洞彻乾坤万万古。
三秋正中夜当午,佳期不拟姮娥误。
酒杯狼籍烛无辉,天上人间隔风雨。
玉女莫乘鸾,仙人休伐树。
天柱不可登,虹桥在何处?
帝阍悠悠叫无路,吾欲斩蜍蛙磔冥兔。
坐令天宇绝纤尘,世上青霄粲如故。
黄金为节玉为辂,缥缈鸾车烂无数。
水晶帘外河汉横,冰壶影里笙歌度。
云旗尽下飞玄武,青鸟衔书报王母。
但期岁岁奉宸游,来看《霓裳羽衣》舞。
作者介绍 解缙简介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关键词解释

  • 三秋

    读音:sān qiū

    繁体字:三秋

    英语:three autumn jobs as harvesting, tilling and planting

    意思:
    1.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 佳期

    读音:jiā qī

    繁体字:佳期

    英语:wedding day; nuptial day

    意思:
    1.《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王逸注:“佳谓湘夫人

  • 正中

    读音:zhèng zhōng

    繁体字:正中

    英语:midst

    意思:
    1.正当中。
    《易干》:“龙德而正中者也。”
    朱熹本义:“正中,不潜而未跃之时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