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
意思:亲,我们帮助难道不是背叛,你忘了自己才是忠国。
出自作者[宋]于石的《读史七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秦朝灭亡为背景,通过描述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忠诚与背叛的深刻理解。
首句“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丰”,描绘了秦朝末年的社会背景,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沛丰地区的起义军因三尺胡而兴起,这里的“三尺胡”可能是指一种民间起义的标志或口号,象征着民众对秦朝暴政的不满和反抗。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描述了几个关键的历史人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重用韩信、纪信,却放过项伯和丁公,这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忠诚与背叛的主题。刘邦重用忠诚的将领韩信、纪信,而放过背叛的项伯和丁公,这体现了他的明智和识人之道。
“亲而寡助宁非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而寡助”这一原则的理解。这里的“亲”可能指的是亲近的人或势力,但常常在关键时刻背叛或出卖。这句诗提醒人们要警惕身边的背叛者,不要轻易相信亲近的人。
“国尔忘身始是忠”,这句诗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能够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忠诚。这句诗鼓励人们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尝罚於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诗人认为历史上对某些人物的惩罚可能不当,他们可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和人民争取利益,甚至争功。这句诗提醒人们要客观看待历史事件,不要轻易下结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秦朝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背叛的深刻理解。它鼓励人们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要客观看待历史事件,不要轻易下结论。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