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勤师》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意思:勤奋是佛教人,形状类似心不匹配。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赠勤师》

全文创作背景

《赠勤师》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担任福州知府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勤师的僧人,这位僧人非常勤奋好学,深受蔡襄的敬重。因此,蔡襄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勤师的赞美和敬意。 这首诗以“勤”为主题,通过对勤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勤奋好学的推崇和尊重。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辞劳苦,日夜兼程”,以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感染力。 此外,这首诗还表现了蔡襄对于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在诗中,蔡襄将勤师比作“佛门高僧”,并称赞他的修行之道是“无为而治”。这种思想与佛教中的“无为而治”理念相契合,体现了蔡襄对于佛教思想的尊重和借鉴。 总之,《赠勤师》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感染力的诗歌,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勤奋好学的推崇和尊重,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
如闻大众居,乃是贤豪薮。
专意学文章,韩编不离手。
退之所尚者,岂以言深厚。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
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
圣人酌中道,君臣与夫妇。
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不喜释老言,诋斥遭诬负。
子今读其书,无乃相纷纠。
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浮屠

    读音:fú tú

    繁体字:浮屠

    英语:stupa; pagoda

    意思:亦作“浮图”。

    1.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
    《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

  • 人形

    读音:rén xíng

    繁体字:人形

    意思:
    1.人的形状、模样。
    《淮南子览冥训》:“直偶于人形。”
    高诱注:“外直偶与人同形而内有大道也。”
    《晋书苻坚载记下》:“又北望八公

  • 不偶

    读音:bù ǒu

    繁体字:不偶

    意思:
    1.不遇;不合。
    汉·王充《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