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 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意思:才听到雨,就觉得秋天这么。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清平乐 忆梁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首句“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直接描绘了夜雨带来的秋意。听雨声,感知到秋天的来临,这种感受既直接又深刻。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寂寥的基调。 “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寂寥和愁思。蛩螿是蟋蟀和蝉的统称,诗人用它们的声音来形容夜晚的静谧。而“人不语”则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似乎整个世界都在沉睡,只有诗人独自醒着,无法入睡。而“有梦转愁无据”则表达了梦境的虚无和不可靠,使愁思更深。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山峦叠嶂,横跨江面,这种景象让诗人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他在何处游荡,是否也像我一样孤独?这种借景生情的写法,使景色更加富有深意。 最后两句“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询问朋友是否知道,在这个夜晚,窗前红烛照亮下,我感到多么的凄凉。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窗前红烛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夜晚的寂寥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山峦、江水、红烛等景象,以及表达深深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知否小窗红烛。
照人此夜凄凉.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如许

    读音:rú xǔ

    繁体字:如許

    英语:so; like this

    意思:(如许,如许)

    1.像这样。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