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课六章用足前篇之阙》 事逢错节皆投刃,利析秋毫类算棋。

事逢错节皆投刃,利析秋毫类算棋。

意思:事情逢交错都把刀,利分析丝毫类算棋。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课六章用足前篇之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某官员在盐池工作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现,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期待和信任。 首联“皇华几月案盐池,钩按从来未有知”,通过描绘官员在盐池工作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扬。诗句中的“皇华”是敬辞,用于称颂对方,而“案盐池”则是指官员在盐池地区的工作。“钩按”则是指深入调查和仔细研究,表达了这位官员的严谨和认真。 颔联“隐伏无由逃计最,勤劳长足儆官师”,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意和赞扬。这里的“隐伏无由逃”是指盐池地区的盐业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位官员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勤劳长足”则是指他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工作得到了官师们的认可和赞扬。 颈联“事逢错节皆投刃,利析秋毫类算棋”,通过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智慧和能力的赞美。这里的“事逢错节”是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皆投刃”则是指他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利析秋毫”则是指他分析问题细致入微,如同下棋一般。 尾联“他日朝廷询北事,讲论风俗待陈诗”,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期待和信任。诗句中的“朝廷询北事”是指朝廷会询问他在盐池地区的工作情况,“讲论风俗待陈诗”则是指他会向朝廷汇报当地的风俗和文化,为朝廷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员在盐池地区的工作场景、赞美他的智慧和能力、表达对他的期待和信任,展现了这位官员的高尚品质和卓越表现。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官员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皇华几月案盐池,钩按从来未有知。
隐伏无由逃计最,勤劳长足儆官师。
事逢错节皆投刃,利析秋毫类算棋。
他日朝廷询北事,讲论风俗待陈诗。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利析秋毫

    读音:拼音:lì xī qiū háo

    利析秋毫的解释

    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词语分解

    • 利的解释 利 ì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
  • 错节

    读音:cuò jié

    繁体字:錯節

    意思:(错节,错节)
    指木中交错连结之处。常用以喻艰难繁杂之事。
    《后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宋·司马光《清风臺》诗:“水鑑秋毫尽,霜锋错节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