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意思:侍膳食曾调鼎,沿着岛再握兰。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兄弟情深的诗,通过对兄弟们生活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彼此的关心。 首联“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诗人用鸳鸾这一象征兄弟情深的意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归心切迫,想要尽快回到家中问候兄弟们的安危,体现了诗人对兄弟们的深深关心和思念。 颔联“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诗人用“贪荣”来形容兄弟们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回归家庭,挂上了两梁冠,表达了兄弟们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颈联“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诗人回忆兄弟们在家庭中的生活,他们曾经一起侍奉父母、调鼎做饭、在循陔上共同玩耍,这些美好的回忆让诗人更加珍惜兄弟之间的感情。 尾联“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诗人表达了与兄弟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希望兄弟们能够像德星一样照耀着彼此的生活,让彼此的生活充满幸福和温馨。 整首诗通过对兄弟们生活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彼此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
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侍膳

    读音:shì shàn

    繁体字:侍膳

    意思:陪从尊长用膳。
    《旧唐书肃宗纪》:“俟平寇逆,奉迎銮舆,从容储闱,侍膳左右。”
    唐·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清·朱

  • 握兰

    读音:wò lán

    繁体字:握蘭

    意思:(握兰,握兰)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
    《隋书百官志上》:“自礼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