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 掩屏山,玉炉寒。

掩屏山,玉炉寒。

意思:掩屏风山,玉炉寒。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忧愁。 首先,诗的开头,“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诗人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雨来自何处,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几叶萧萧雨”,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和朦胧的美感。雨丝飘飘洒洒,淋湿了檐下的花儿,花儿底下的主人公却默默无语。这里的“无语”并非完全的沉默,而是包含了深深的忧愁和无奈。 接着,“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她掩住了屏风,熄灭了玉炉,独自一人倚在栏杆上,两眉紧锁,愁容满面。这里的“两眉愁聚”和“无语”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忧愁和孤独。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它通过雨夜、屏山、玉炉、阑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忧愁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通过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忧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屏山

    读音:píng shān

    繁体字:屏山

    英语:Pingshan

    意思:
    1.山名。其山如屏,故称。
    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记》:“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屏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