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山》 九华境上曾亲历,五老峰前亦屡过。

九华境上曾亲历,五老峰前亦屡过。

意思:九华山边境上曾亲自经历,五老峰前也曾多次经过。

出自作者[宋]马之纯的《三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之情。 首联“九华境上曾亲历,五老峰前亦屡过。”诗人直接进入主题,表达了他多次游览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经历。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山川的壮丽景色。 颔联“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须千仞极嵯峨。”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独特魅力的欣赏。他觉得三山过于媚俗,缺乏九华山和五老峰那种雄伟和峻峭的美。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 颈联“翠围宛似屏间画,绿折全如水上波。”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美丽景色。他形容山间的翠绿如同屏风上的画一般美丽,又如绿水一般波光粼粼。这一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画的世界。 尾联“况与沧江苦相近,见来心眼定如何。”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九华山和五老峰的喜爱之情。他觉得九华山和五老峰与浩渺的沧江如此相近,看到它们,心胸是否会更加开阔呢?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之情。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都使得这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华境上曾亲历,五老峰前亦屡过。
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须千仞极嵯峨。
翠围宛似屏间画,绿折全如水上波。
况与沧江苦相近,见来心眼定如何。

关键词解释

  • 五老峰

    引用解释

    江西省 庐山 东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耸立,故称。峰下 九迭屏 为 李白 读书处;东南有白鹿洞书院遗址,为 朱熹 讲学处。 唐 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诗:“ 庐山 东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 清 赵翼 《新春小集》诗:“一笑 五老峰 ,

  • 九华

    读音:jiǔ huá

    繁体字:九華

    英语:solar and lunar radiace

    意思:(九华,九华)
    I

    1.重九之花,指菊花。
    晋·陶潜《九日闲居》

  • 亲历

    读音:qīn lì

    繁体字:親曆

    英语:experience

    解释:1.亲身经过。

    详细释义:亲自经历。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告诉他说竟不能随心,他们不肯信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