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江红·月上西窗》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

意思:月上西窗,书帏静、灯亮又减少。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满江红·月上西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离别的痛苦。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月上西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月光的照射使得窗户上的影子变得清晰可见,这不仅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同时,灯明又减的描绘也表现出夜深人静的场景,给人一种深深的安宁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水漏涩、铜壶香炉等细节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时间的流逝。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夜霜如雪的描绘也增添了诗歌的寒意,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寒冷和寂静。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描绘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等细节,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既深沉又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这种情感表达既深刻又感人,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归去来、莫教子规啼等诗句,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渴望和期待。这种情感表达既强烈又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渴望。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
水漏涩、铜壶香炉,夜霜如雪。
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
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
鸾钗重,青丝滑。
罗带缓,小腰怯。
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
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
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月上

    读音:yuè shàng

    繁体字:月上

    意思:
    1.佛教传说毘摩罗诘之女,母无垢。女生时身上出妙光明胜于月照,因名月上。生未几,即大如八岁之女,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绝,女告之当自选择。期日,会城内士人,月上女当众升虚空说偈。大

  • 书帏

    读音:shū wéi

    繁体字:書幃

    意思:(书帏,书帏)
    犹书斋。
    唐·杜甫《雨》诗之二:“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帏。”
    明·高启《晚陪张水部过西桥隔城望见诸山》诗:“望山还恐山相笑,坐守书帏不出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