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归林下,柴扉尚未扃。
意思:踏着月光归林下,柴门还没锁。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水亭舒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风水上亭,独坐望郊坰》是一首描绘秋天郊野风光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亭四周的秋色,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索。
首联“佛寺山偏好,渔家地亦腥。”两句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佛寺和渔家。佛寺似乎更偏爱秋天,因为秋天的景色更符合它的气质;而渔家土地在秋天也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颔联“桑枯因抱蝎,草腐自生萤。”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桑树、枯树因为蝎子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勃,腐草中的小虫——萤火虫在秋天也能自然生长。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颈联“踏月归林下,柴扉尚未扃。”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月色下归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水亭上,欣赏着秋天的景色,直到月色渐深,才踏月归家。此时,柴门还未关闭,这暗示着诗人的生活是自由、宁静的,无需有人看守。
尾联“独坐望郊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独坐望郊坰”这一动作本身就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索。他独自一人坐在水亭上,望着四周的郊野,思考着生活、人生等深层次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索。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思考的诗,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