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城北楼》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意思:垂竿已经羡慕播溪老,体道还想塞上老翁。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金城北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诗人从西边的楼阁远望,整个天空充满了晴朗的阳光,而远处的山水则与天际相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晴空比作画布,将山水比作画中的景物,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颔联“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湍急的水流发出急促的声音,如同离弦之箭;而城头上残留的月亮则像是一把弯弓,静静地挂在天空中。这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颈联“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垂钓的向往,他羡慕像姜太公那样的垂钓者,他们能够静心体悟自然之道,思考人生之理。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诗人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关切之情。他询问边疆的士兵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士兵们吹奏的羌笛之声却仍然充满了无尽的哀怨。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和关切,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它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磻溪

    读音:pán xī

    繁体字:磻溪

    意思:(参见磻谿)
    亦作“磻谿”。亦作“磻磎”。
    水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亦借指吕尚。
    《韩诗外传》卷八:“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

  • 体道

    读音:tǐ dào

    繁体字:體道

    意思:(体道,体道)
    躬行正道。
    《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陈奇猷集释:“体亦履也。”
    唐·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

  • 塞上

    读音:sāi shàng

    繁体字:塞上

    意思: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唐·杜甫《秋兴八首》诗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垂竿

    读音:chuí gān

    繁体字:垂竿

    意思:垂钓。
    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诗:“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唐·韩愈《独钓》诗之一:“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清·孙枝蔚《善哉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