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同证,一真法界。
意思:赞扬同证,一真法界。
出自作者[宋]释宗杲的《示周子充写华严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佛教中的一种哲学观念和修行方法,即“一真法界”。它强调了真理的统一性和无限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矛盾和冲突。这种观念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
具体来看这首诗,它首先描述了“总别同异,成坏行布”的哲学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的分别和界限。同时,它也强调了“圆融无碍”的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没有矛盾和冲突。这种思想在佛教中被称为“中道”,是佛教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接着,诗中又提到了“尘入众刹”,即一切事物都是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种思想也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无限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然后,诗中又提出了“非宽刹入,众尘非隘”的观点,即不是因为事物的数量多而感到狭窄,也不是因为事物的种类多而感到狭窄。这种思想强调了事物的无限性和包容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意义。
最后,诗中提到了“居士笔端,宣畅果海”,即通过修行和智慧的笔端,可以宣畅真理的海洋。这强调了修行和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智慧才能真正理解真理,才能真正达到解脱和超越的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赞美,强调了事物的统一性和无限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智慧才能真正理解真理。同时,它也赞美了佛教哲学中的“一真法界”观念,认为只有通过这种观念才能真正达到解脱和超越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诗歌,它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强调了修行和智慧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观念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