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普净院避暑呈陆子履学士》 向晚斗城趋禁直,怳疑身不在尘寰。

向晚斗城趋禁直,怳疑身不在尘寰。

意思:傍晚斗城去禁止直,模糊怀疑自己不在尘世。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普净院避暑呈陆子履学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的清净与和谐。诗人在繁华的九衢之地偶然经过禅房,得到片刻的宁静。诗中描绘了夏日的午后,阳光未移,天气炎热,但一阵凉风已经吹到了大殿中间,给人带来清凉。 首联“九衢车马嚣嚣地,偶过禅房得暂间”,诗人以繁华的九衢之地车马的喧嚣为背景,衬托出禅房的宁静与清幽,表达出诗人对这种清净之地的向往与欣喜。 颔联“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诗人用“畏景未移”来描绘夏日的午后阳光,阳光炽热,但并未移动,给人一种静止的感觉。而“凉风已到”则描绘了一阵凉风已经吹到了大殿中间,给人带来清凉,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瓜余玉箸鹢烦肺,冰满银壶照病颜”,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禅房的清凉与舒适。诗人将瓜比喻为玉箸,将冰满银壶比喻为照病颜的冰,形象地表现了禅房的清凉与舒适。 尾联“向晚斗城趋禁直,恍疑身不在尘寰”,诗人描述自己向晚时分趋近京城,禁直的时刻即将到来,恍若自己已经不在尘世之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净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色彩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向晚时分趋近京城,禁直的时刻即将到来,表达了自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衢车马嚣嚣地,偶过禅房得暂间。
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
瓜余玉箸鹢烦肺,冰满银壶照病颜。
向晚斗城趋禁直,怳疑身不在尘寰。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尘寰

    读音:chén huán

    繁体字:塵寰

    英语:this world; this mortal life

    意思:(尘寰,尘寰)
    亦作“尘阛”。
    人世间。
    唐·权德舆《送李城门

  • 向晚

    读音:xiàng wǎn

    繁体字:曏晚

    英语:towards evening; about dusk

    意思:(参见嚮晚)
    傍晚。
    唐·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

  • 不在

    读音:bù zài

    繁体字:不在

    英语:not be in

    意思:死的婉辞。
    宋·岳珂《桯史朝士留刺》:“凡人之死者,乃称不在。”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到了鲁宅,进门听得

  • 斗城

    读音:dòu chéng

    繁体字:鬥城

    意思:
    1.汉·长安故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本秦宫,汉惠帝时重修。
    《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唿汉京城为斗城。”后因以“斗城”借指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