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削得瘦到筋,半点也无尘土痕。
意思:石崖陡削得瘦到筋,点的无尘土痕。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过严州章村放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崖的峻峭、江水的汹涌、两岸秋山的壮丽,以及舟中小酌的闲适与眼底生愁的失落。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
首联“石崖削得瘦到筋,半点也无尘土痕。”描绘了石崖的陡峭和洁净,通过“瘦到筋”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石崖的峻峭和刚毅。同时,“半点也无尘土痕”突出了石崖的高洁和清新。
颔联“正如狻猊走得渴,下赴江水一口吞。”以狻猊渴饮江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江水的汹涌和浩渺。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严滩过却乌龙觜,两岸秋山夹秋水。”描绘了江水穿越严滩和乌龙觜的场景,以及两岸秋山和秋水的壮丽景色。通过“夹”字,生动地表现了秋山和秋水的相依相偎。
接下来“舟中小酌亦不遑,眼底生愁失苍翠。”描绘了诗人在舟中小酌,不暇欣赏周围的景色,因眼底生愁而失去了苍翠的色彩。这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人文色彩。
然后“尖峰已自刺大虚,峰头更立玉浮屠。”描绘了山峰的尖锐和高耸,以及峰头上的玉浮屠。通过“刺大虚”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锐利和高耸入云的气势。
最后“好山千只复万只,家里门前一只无。”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然美景的丰富和诗人对家乡美景的思念。通过“千只复万只”和“家里门前一只无”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眷恋和向往。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同时,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家乡美景的眷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