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月波楼咏怀》 好景不遇人,安得名存留。

好景不遇人,安得名存留。

意思:好景不遇人,怎么能名留。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月波楼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郡城楼阁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首先,诗中通过对郡城楼堞的描绘,展现了城池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其中,诗人特别提到了庾公、谢守、东阳、赞皇等历史人物在郡城中的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这些历史人物在郡城中的楼阁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故事,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其次,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欣赏。诗中描述了郡城周围的风景,如清江、山势、屈曲的城墙等,这些景色美丽而独特,让人流连忘返。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将郡城与其他山水胜地相比,突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好景不遇人的遗憾。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欣赏和感受这些美景的人的期待。如果美景没有遇到懂得欣赏它的人,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和同时代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欣赏和感受这些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郡城无大小,雉堞皆有楼。
其间著名者,不过十数州。
吹箫事辽敻,仙迹难寻求。
庾公在九江,缔构何风流。
谢守镇宣城,叠嶂名有由。
东阳敞八咏,吾闻沈隐侯。
白雪架郢中,调高难和酬。
黄鹤倚鄂渚,仙去事悠悠。
赞皇谪滁上,作赋怀嵩丘。
楼居出俗态,泽国多胜游。
好景不遇人,安得名存留。
齐安古郡废,移此清江头。
筑城随山势,屈曲复环周。
兹楼最轩豁,旷望西北陬。
武昌地如掌,天末入双眸。
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好景

    引用解释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 不遇

    读音:bù yù

    繁体字:不遇

    英语:not meet

    意思:
    1.不得志;不被赏识。
    《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史记

  • 存留

    读音:cún liú

    繁体字:存留

    英语:persist

    意思:
    1.保留;保存;留下。
    宋·朱熹《答梁文叔》:“教人如此发愤勇勐向前,日用之间,不得存留一毫人欲之私在这里。”

  • 得名

    读音:dé míng

    繁体字:得名

    英语:gain the name

    意思:获得美名;有名气,闻名。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窃名者,厚貌深姦,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