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蓟门行五首》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意思:黯黯长城外,日落更烟尘。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蓟门行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争的诗,通过对古老、霍将军、戍座、降胡、关亭、边城、元戎、羌胡、幽州等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段“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描绘了诗人遇到一位古老的边疆战士,他独立在蓟门(蓟门是古代边塞的关口)的荒凉之地,思绪纷乱。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悲壮的基调。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这两句描绘了老人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这种描绘深化了诗的主题,使读者对战争对人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体会。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这两句通过霍将军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曾经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的哀悼。他们已经不在,而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和事迹也已经被遗忘。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这是对边疆冬季的描绘,寒冷、荒凉、凄迷。在这样的环境中,战争的残酷性被进一步强调。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这两句表达了即使敌人强大,士兵们也会奋勇向前,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战争中最可贵的品质,也是诗人对士兵们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热烈,语言质朴而有力,使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座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长城

    读音:cháng chéng

    繁体字:長城

    短语:万里长城

    英语:the Great Wall

    意思:(长城,长城)

    1.供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城墻。

  • 烟尘

    解释

    烟尘 yānchén

    (1) [smoke]∶烟灰

    (2) [smoke and dust]∶烟雾和尘埃

    (3) [soot;dust]∶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mi

  • 黯黯

    读音:àn àn

    繁体字:黯黯

    意思:
    1.光线昏暗;颜色发黑。
    汉·陈琳《游览》诗之一:“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
    南朝·梁·江淹《哀千里赋》:“水黯黯兮莲叶动,山苍苍兮树色红。”

  • 外日

    引用解释

    犹言那天;前些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某外日荷蒙持盃之款,深切仰思,未尝少替。”《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押司娘烦恼,外日不知,不曾送得香纸来,莫怪则个!”《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外日姐儿在宅内,多有打搅。”

    读音:wài r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