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戛铜碗为龙吟歌》 乍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

乍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

意思:突然向天台在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戛铜碗为龙吟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逸僧戛碗之音的赞美诗,通过对声音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声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戛碗之音的描绘,展现出其独特之处。作者用“世上未曾闻此音”来形容这种声音,表达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接着,诗中描述了这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如“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以及“似出龙泉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远”等,都展现了这种声音的神秘和独特之处。 其次,诗中通过对戛碗之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声音的喜爱之情。作者用“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等词句来形容这种声音的美妙和动听,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声音的敬畏之情。 最后,诗中还通过戛碗之音的启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作者认为“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即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和戛碗之音一样,充满了变幻和无常,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对逸僧戛碗之音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声音的喜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逸僧戛碗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
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
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
似出龙泉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远。
未必全由戛者功,真生虚无非碗中。
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
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
乍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
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
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群。
声过阴岭恐成雨,响驻晴天将起云。
坐来吟尽空江碧,却寻向者听无迹。
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 清迥

    读音:qīng jiǒng

    繁体字:清迥

    意思:
    1.清明旷远。
    南朝·宋·鲍照《舞鹤赋》:“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迥,一本作“迥”。
    唐·张九龄《秋夕望月诗》:“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