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八小池》 小池依小山,山晴翠光入。

小池依小山,山晴翠光入。

意思:小水池依照小山,山晴翠光进入。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八小池》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小池依小山,山晴翠光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夏日风景画。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吧。 首句“小池依小山,山晴翠光入”,诗人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小池傍依小山的场景,小池清澈,山色翠绿,晴空之下,阳光洒在水面上,映射出闪闪的光辉,这一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新的山景图。 “无容群蛙鸣,间有孤鹤立”,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宁静的氛围。群蛙尚未鸣叫,只有孤鹤独立。鹤是高洁的象征,诗人以孤鹤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同时,“无容”与“间有”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 “曾不起波澜,石邮风自急”这两句描绘了风的形象。风自石邮来,急速吹过,但小池中并无波澜,这与前两句的静谧氛围相呼应。这里的“曾不起波澜”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连风都为之驻足,不敢打破这份宁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静谧的氛围为主调,通过描绘小池、小山、孤鹤和急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在诗人的笔下,小池、小山、风、阳光、蛙鸣、鹤立等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描绘环境的静谧与孤鹤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志向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池依小山,山晴翠光入。
无容群蛙鸣,间有孤鹤立。
曾不起波澜,石邮风自急。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小山

    读音:xiǎo shān

    繁体字:小山

    意思:文体名。
    汉·王逸《<楚辞招隐士>解题》:“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着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

  • 晴翠

    读音:qíng cuì

    繁体字:晴翠

    意思: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
    唐·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唐·温庭筠《太液池歌》:“叠澜不定照天井,倒影荡摇晴翠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