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裴秀才贡举》 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

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

意思:儒衣风貌清,走到汉朝公卿。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送裴秀才贡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和表达乡愁的诗,通过对儒衣人物风貌的描绘,以及对离别的场景的刻画,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愁和对离别的感慨。 首句“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儒衣指的是儒生的装束,描绘了儒生清新的风貌,他们如同汉朝的公卿一样,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儒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离别者即将踏上仕途,去往更为广阔的天地。 “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描绘了离别者的年轻和才华。他们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这无疑是对他们未来充满希望的预示。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这两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诗人站在流水的边缘,感叹着时间的流逝,而话别之际,乡愁之情油然而生。这不仅表达了对离别者的不舍,也揭示了诗人深深的乡愁。 “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这两句则表达了离别的豁达和乐观。离别的酒席上,诗人不推辞一醉,因为西江的春草正蓬勃生长,预示着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这既是对离别者的祝福,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儒衣风貌、离别场景、乡愁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有为的儒生的赞美,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深深的乡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
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
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作者介绍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公卿

    读音:gōng qīng

    繁体字:公卿

    英语:公 (gong) and 卿 (qing) both of which were high officials in ancient China. (Archaic) broadly a sen

  • 风貌

    读音:fēng mào

    繁体字:風貌

    短语:面貌

    英语:scene

    意思:(风貌,风貌)

    1.风采容貌。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初,粲与族兄

  • 儒衣

    读音:rú yī

    繁体字:儒衣

    意思:
    1.犹儒服。
    《后汉书儒林传论》:“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
    唐·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儒衣山鸟怪,汉节野童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