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砥柱峻,菽麦不逾陕。
意思:西有砒柱高,菽麦不超过陕。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泗州登马子山观漕亭》
全文创作背景
《泗州登马子山观漕亭》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马子山,俯瞰泗州城和运河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创作背景: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在泗州(今江苏宿迁)担任过知州,因此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较深的了解。《泗州登马子山观漕亭》可能是在他任职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2.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作者通过描绘泗州城和运河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3. 艺术手法:
* 比喻: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如“泗水东流无尽期”,将泗水比作无尽的流水,形象地表现了泗州的繁荣景象。
* 拟人:诗中将运河比作“天堑”,赋予了运河以生命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 排比:诗中使用了排比句式,如“山势巍峨耸翠微,水波荡漾映晴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家乡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总之,《泗州登马子山观漕亭》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既展示了蔡襄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又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都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