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舍弟后月夜》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意思:一生共贫困,不一定说成欢。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别舍弟后月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离别忧思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营造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和友人在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犹豫和不舍,表现出内心的盘桓和纠结。 颔联“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通过对比行者和居者的不同环境,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主题。行者孤独地留在灯火昏暗的旅店,而居者则在明亮的月光下享受着安宁。 颈联“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诗人回忆了和友人共同经历的贫苦生活,虽然生活艰辛,但两人并不因此感到悲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 尾联“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这里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离别的忧烦让他无法释怀,更何况是在这个秋叶落尽,山路渐寒的时候。最后一句“马瘦衣裳单”,以马和衣裳的瘦弱和单薄,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生活的担忧和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忧烦和不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怀和挂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
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
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
如何为不念?
马瘦衣裳单。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贫苦

    读音:pín kǔ

    繁体字:貧苦

    英语:poverty-stricken

    意思:(贫苦,贫苦)
    贫穷困苦。
    《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 平生

    读音:píng shēng

    繁体字:平生

    短语:固 一向 有史以来 向来 素 素来 自来 从 根本 历来 从来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l one\'s life

  • 成欢

    读音:chéng huān

    繁体字:成歡

    英语:Seonghwan

    意思:(成欢,成欢)

    1.犹尽欢。
    唐·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