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春五首》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意思:已经把孺人戛叫瑟,又派小儿子传清杯。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感春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闲适自得之中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写自己无所作为,寄情山水,感叹世事,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心。 首联写作者在辛夷高花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快意。颔联写自己呼来老妻弹奏乐器,又让小儿子传杯饮酒,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颈联感叹自己年老力衰,不被朝廷重用,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慨。尾联写自己虽然闲居一隅,但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怀。 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自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对时局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鸣瑟

    读音:míng sè

    繁体字:鳴瑟

    意思:(鸣瑟,鸣瑟)
    即瑟。
    《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蹝步,媚北里之鸣瑟。

  • 清杯

    见“ 清杯 ”。
    盛清酒的杯子。多指代清酒。 南朝 梁 沉炯 《十二属诗》:“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 宋 辛弃疾 《浪淘沙·送吴子似具尉》词:“来岁菊花开,记我清盃。”

    读音:qīng bēi

  • 孺人

    读音:rú rén

    繁体字:孺人

    英语:wife

    意思:
    1.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