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意思:仰头呼喊上天问什么罪,自恨远祖跟随安禄山。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出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契丹地区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契丹人民的苦难和期盼。
首段描绘了辽阔的草原和逐渐减少的山地,展现出辽阔无垠的景象。接着描绘了奚人自建草屋居住,契丹人则依靠水泉生活,表现出他们的生存状态。
第二段则描绘了契丹地区的生活状况,橐驼羊马遍布川谷,但随着草枯水尽,他们不得不迁徙。这种迁徙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艰辛。
第三段则转向了对汉人的描述,他们被流放到这里,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然而,赋役繁重,让他们只能苟安偷生。
第四段揭示了汉人和契丹之间的力量对比,契丹强大而汉人弱小,这使得汉人在面对契丹时感到无助和凄凉。
最后一段描述了石瑭窃位导致契丹地区的问题,并表达了他们对祖先的怨恨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契丹地区的生活状况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