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为芟除,当路靡留踪。
意思:因行为铲除,当道路不留踪迹。
出自作者[宋]陈文蔚的《去草棘》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草为题材,通过对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将草与人生、与道德、与政治等主题紧密相连,寓意深远。
首段开始,诗人便以微物草为引子,提出万物禀气皆同的观念,犹如灵芝、兰荪等瑞物,虽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各种草的特性,如秀异的外表、内在的价值、生长的条件等,以此引出对人生和道德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对草的批判和反思更为深入。他指出,有些草虽然外表美丽,却缺乏实质性的功效,如不堪食用的成熟草和无足轻重的毫芒锋。这象征着有些人虽然表面光鲜,却缺乏真正的价值和贡献。
诗人在最后一段中,借草木被芟除的象征,表达了对清除恶习和阻碍的决心。他认为,只有当路无留,才能亨通。这暗示了清除恶行和阻碍的重要性,不仅对他人有益,也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整首诗以草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描绘和象征,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借草木之微,阐述了对道德、人生、政治等方面的见解,寓意深远,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