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郑推官赴分州》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意思:当时听说候火入,这不是又塞尘震惊。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郑推官赴分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透露出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直接点明了战争已经结束,敌人已经投降,朝廷停止了军事行动。“骄虏”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归计”则暗示了敌人投降的事实。 颔联“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进一步描绘了和平景象。烽火不再燃起,边疆不再有战事惊扰,人民可以安心生活了。 颈联“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和平时期的生活场景,秋天的山岭上没有放牧的人,春天的田野里人们自由地耕种。 尾联“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则是作者对于人民的期望,希望人民不再受战争之苦,不再像甘英一样辛苦地走西海路。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以及对人民的深深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
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塞尘

    读音:sāi chén

    繁体字:塞塵

    意思:(塞尘,塞尘)
    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唐·韩愈《烽火》诗:“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
    宋·陆游《北望》诗:“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 候火

    读音:hòu huǒ

    繁体字:候火

    意思:
    1.烽火。
    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唐·范成大《太师陈文恭公輓词》之二:“候火朝连夕,筹帷决纵擒。”

  • 复塞

    读音:fù sāi

    繁体字:復塞

    意思:(复塞,复塞)
    消除;制止。
    汉·王充《论衡顺鼓》:“今致雨者,政也,吏也。不变其政,不罪其吏,而徒攻社,能何复塞……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使人君也,宜改政易行,以复塞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