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
意思:监狱里听到打榜,市声杂嘲笑辴。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次韵孙子实题少章寄寂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虚名、功业、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在修养的赞美。
首段“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诗人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追求虚名之人的嘲笑,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世俗追求的不屑。
“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诗人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那些只知追求名利,却忽视内在修养的人的讽刺。
“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对另一种人的赞美,他们淡泊名利,追求内在的修养,与天地并列。
“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诗人以秦晁两美士为例,赞美了他们的内在修养。
“余欲远之深,抽琴去其轸。”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内在修养的向往,愿意远离世俗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这里诗人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是充满纷扰的市井,一方面是追求内心宁静的狱户生活。
“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诗人以二生和圭玉为例,表达了对那些在简单生活中也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的赞美。
“大小穷鹏鷃,短长见椿槿。”诗人以鹏鸟和小雀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大小的看法,认为无论大小,只要内心宁静,都能如椿槿一样长久。
“欲闻寂时声,黄锺在龙筍。”诗人以黄鐘在龙筍比喻内心的宁静之声,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内在修养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对虚名、功业、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在修养的赞美,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