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意思: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堵塞或是情。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全文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他在上片描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表达出一种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情感。另一种说法是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在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十六日,与友人俞商卿漫步吴兴街头,因记所见而作。全词用白描手法,描绘出灯节的热闹场景。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可以阅读相关论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云山

    读音:yún shān

    繁体字:雲山

    意思:(云山,云山)

    1.云和山。
    南朝·梁·吴均《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暧,花雾共依霏。”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云起太华山,

  • 马嘶

    读音:mǎ sī

    繁体字:馬嘶

    英语:nicker

    详细释义:马匹的叫声。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

    造句:<

  • 北风

    读音:běi fēng

    繁体字:北風

    英语:Boreas

    意思:(北风,北风)

    1.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
    《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 那畔

    读音:nà pàn

    繁体字:那畔

    意思:犹那边。
    唐·裴諴《新添声杨柳枝词》:“思量大是恶因缘,只得相看不得怜。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长抱在胸前。”
    五代·齐己《道林寓居》诗:“秋泉一片树千株,暮汲寒烧外有余

  • 嘶声

    读音:sī shēng

    繁体字:嘶聲

    英语:hiss

    意思:(嘶声,嘶声)

    1.马鸣声。
    唐·郑蕡《天骥呈材》诗:“喷勒金铃响,追风汗血生。酒亭留去迹,吴坂认嘶声。”

  • 深秋

    读音:shēn qiū

    繁体字:深秋

    英语:late autumn

    意思:犹晚秋。
    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臺一笛风。”
    鲁迅《野草腊叶》:“

  • 远塞

    读音:yuǎn sāi

    繁体字:遠塞

    意思:(远塞,远塞)
    I
    谓及早防备。
    《晋书杜预传》:“古之刑书,铭之钟鼎,铸之金石,所以远塞异端,使无淫巧也。”
    II
    犹边塞。

  • 若为

    读音:ruò wéi

    繁体字:若為

    意思:(若为,若为)

    1.怎样;怎样的。
    《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唐·萧意《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宋·苏轼《和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