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南海二首》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意思:史氏贤良传,儒家果然艺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送王南海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个地方官员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肯定和赞赏。 首联“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用典故来赞美史氏的政绩,如同儒家提倡的农艺一样,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这里用“循良传”来形容史氏的政绩,表示他是一个好官,有好的政绩记录。而“儒家果艺科”则是指儒家提倡的农艺,这里用来比喻史氏的政绩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就像农艺是为了粮食的丰收一样。 颔联“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描述了该地的土地荒芜,需要耕种的老人和小孩很多,同时靠近海的地方也有很多贩卖的人。这里通过描绘土地荒芜和贩卖的人多,表达了该地经济状况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官员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 颈联“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用古语来表达对当前官员的不满,认为现在没有像古代那样淳朴、自然、和谐的民歌了。这里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当前官员的不满和对古代淳朴民风的怀念。 尾联“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表达了对新任县令尹的信任和期待,希望他能够通过琴调来调和百姓之间的矛盾,使百姓和谐相处。这里通过描述新任县令尹的形象和才能,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信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史氏政绩的赞美和对当前官员的不满以及对新任县令尹的期待,表达了对官员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儒家

    读音:rú jiā

    繁体字:儒家

    英语:Confucianism

    意思:
    1.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 史氏

    读音:shǐ shì

    繁体字:史氏

    意思:史家;史官。
    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史氏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
    金·王若虚《史记辨惑一》:“夫三篇之书,虽曰伊尹作,然自始至终,皆史氏所录。”

  • 循良

    引用解释

    1.谓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 房謨 忠勤之操,始终若一。 恭懿 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 孙中山 《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