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上·荀息》 三怨盈朝积不舒,奚齐卓子釜中鱼。

三怨盈朝积不舒,奚齐卓子釜中鱼。

意思:三种怨恨充满朝廷积不舒,奚齐卓子锅中的鱼。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上·荀息》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政治上的不满和失望。通过对三个历史人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朝政腐败、小人得志的愤慨,以及对贤能之士被压抑、不得重用的哀怨。 首句“三怨盈朝积不舒”,诗人以一种象征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朝政积怨众多而不得舒展的主题。这里的“三怨”可以理解为朝政中存在的各种不满和抱怨,而“盈朝”则暗示了这种不满在朝政中普遍存在,且已经积累到了严重的地步。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为整首诗定下了沉郁、愤慨的基调。 接下来的两句“奚齐卓子釜中鱼,区区荀叔若乳妪”,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他们分别是春秋时齐国公子奚齐和晋国荀罂的比喻。奚齐和卓子是奸臣乱政的代表,而荀叔则是忠良被压抑的代表。诗人通过将他们比喻为“釜中鱼”和“乳妪”(即小鱼在乳汁中挣扎),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困境和挣扎,进一步强调了朝政的黑暗和不公。 最后一句“智略无称信有余”,是对整个朝政的批判。诗人认为,像荀叔这样有智略、有诚信的人,却被压制、不得重用,而奸臣却得以飞扬跋扈,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这里的“信有余”是对荀叔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诚信被忽视、智略被压制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朝政腐败、小人得志的愤慨,以及对贤能之士被压抑、不得重用的哀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怨盈朝积不舒,奚齐卓子釜中鱼。
区区荀叔若乳妪,智略无称信有余。

关键词解释

  • 卓子

    引用解释

    桌子。《五灯会元·临济宗·侍郎无垢居士张九成》:“ 尚 举 马祖 升堂, 百丈 卷席话詰之,叙语未终,公推倒卓子。”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二:“两府跽受开读次,已见小黄门设矮卓子具笔砚矣。”

    读音:zhuó zǐ

  • 三怨

    读音:sān yuàn

    繁体字:三怨

    意思:
    1.三种招人怨恨的事。指爵高、官大、禄厚。
    《文子符言》:“老子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人怨之。”
    《列子说符》:“狐丘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