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怨盈朝积不舒,奚齐卓子釜中鱼。
意思:三种怨恨充满朝廷积不舒,奚齐卓子锅中的鱼。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上·荀息》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政治上的不满和失望。通过对三个历史人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朝政腐败、小人得志的愤慨,以及对贤能之士被压抑、不得重用的哀怨。
首句“三怨盈朝积不舒”,诗人以一种象征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朝政积怨众多而不得舒展的主题。这里的“三怨”可以理解为朝政中存在的各种不满和抱怨,而“盈朝”则暗示了这种不满在朝政中普遍存在,且已经积累到了严重的地步。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为整首诗定下了沉郁、愤慨的基调。
接下来的两句“奚齐卓子釜中鱼,区区荀叔若乳妪”,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他们分别是春秋时齐国公子奚齐和晋国荀罂的比喻。奚齐和卓子是奸臣乱政的代表,而荀叔则是忠良被压抑的代表。诗人通过将他们比喻为“釜中鱼”和“乳妪”(即小鱼在乳汁中挣扎),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困境和挣扎,进一步强调了朝政的黑暗和不公。
最后一句“智略无称信有余”,是对整个朝政的批判。诗人认为,像荀叔这样有智略、有诚信的人,却被压制、不得重用,而奸臣却得以飞扬跋扈,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这里的“信有余”是对荀叔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诚信被忽视、智略被压制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朝政腐败、小人得志的愤慨,以及对贤能之士被压抑、不得重用的哀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