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 伯阳语道最渊邃,中士尚或疑亡存。

伯阳语道最渊邃,中士尚或疑亡存。

意思:老子对道最深邃,中士还怀疑死存。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

全文赏析

【原题】: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於台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昔初读南华篇,但爱闳辨如川源。
沉酣渐得见真理,驰骛造化游胚浑。
潜心四纪不知倦,间日讲解时寻温。
其言无端极放肆,大抵顺物尤连犿。
六经高深如韫椟,百氏蔽偏迷蹢阍。
伯阳语道最渊邃,中士尚或疑亡存。
竺乾权实信广大,妙用不出我藩垣。
伟兹三篇粹精奥,推本一化开幽{左亻右上民下日}。
反覆孝慈去愿誉,胎育仁义除诈谖。
情类相亲自才德,踶跂不立存朴惇。
寓言本为大方设,吊诡难与常人论。
祖尚玄虚灭理学,乖背宗旨由后昆。
遂矜放旷为任达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伯阳

    读音:bó yáng

    繁体字:伯陽

    意思:(伯阳,伯阳)

    1.古贤人。相传为舜七友之一。
    《墨子所染》:“舜染于许由、伯阳。”
    孙诒让间诂:“此伯阳自是舜时贤人。”
    《吕

  • 中士

    读音:zhōng shì

    繁体字:中士

    短语:上士 下士

    英语:Sgt.

    意思:
    1.古代官名。其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
    《孟子万章下》:“上士倍

  • 或疑

    读音:huò yí

    繁体字:或疑

    意思:
    1.怀疑,疑惑。或,通“惑”。
    汉·王充《论衡案书》:“世人或疑,言非是伪,论者实之,故难为也。”

    2.有人怀疑。
    宋·叶适《湖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