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村绝鸡犬,败屋多流离。
意思:空村绝鸡犬,败屋多流离失所。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感时》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井田制度的怀念,对现代苛捐杂税的抨击,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首联“厚地产桑谷,为民衣食资。井田取什一,公私两俱宜。”描绘了古代井田制度的美好,强调了它对人民衣食的贡献,同时也适合公私两方面。这为后面的批判和同情作了铺垫。
颔联“今者异古昔,苛征常倍蓰。倍蓰犹未厌,泛索仍无时。”直接批评了现代的苛捐杂税,常常是古代的几倍之多,而且不断索取,无休无止。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颈联“官因字民设,胡为反害之。”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政府设置这些税收是为了服务人民,但结果却反而伤害了人民。这是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批判。
尾联“织者恒苦寒,耕者恒苦饥。空村绝鸡犬,败屋多流离。”描绘了因苛捐杂税而导致的民生疾苦:织布的经常感到寒冷,耕田的经常感到饥饿,空旷的村庄听不到鸡鸣犬吠,破败的屋子里多是流离失所的人。这是对人民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最后,“白叟与我言,其言乃如斯。”一句,诗人引用白叟的话,进一步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深深同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