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
意思:灵彻谈诗访,入社惭愧陶侃。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与友人过山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一同探访山中幽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联“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诗人表达了与友人一同探访春山的兴致,并约定这一日一同前往。这里的“春山”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自然环境,而“幽寻”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幽静之处的向往。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互动和交流。诗人谈诗作赋,访求灵彻,表现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尊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愧对于陶公的心情,因为自己未能像陶公那样入社修身。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互动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化、艺术和人生的思考。
颈联“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则描绘了山中幽静之处的景象。竹林暗淡,别院飘香,表现出山中的静谧和美好。而“雨”和“风”这两个自然元素,也暗示了山中的变化和动态,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尾联“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之外的向往和追求。这里,“尘境外”象征着自由、宁静和美好的境界,而“路与白云通”则表达了通向这个境界的道路如同白云一样飘渺而美丽。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