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相思·一声声》 不道愁人不喜听。

不道愁人不喜听。

意思:不道愁人不喜欢听。

出自作者[宋]万俟咏的《长相思·一声声》

全文赏析

【注释】:
长相思(二首)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山 驿
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这两首词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可能是同时所作。
前一首词写听雨失眠之愁情。全词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愁人之情见于言外,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之致。
词的上片,“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雨不断绝,而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就暗示出来了。“窗外芭蕉 ”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 ;“窗里灯”点“夜”,体现“更更”意 。写“灯”写“芭蕉”,俱是写雨之影响。“ 此时无限情”亦因雨而兴发了“ 梦难成”,本来就愁苦,那堪风雨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交集,故觉“恨难平”。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阶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后一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全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觉其含无限忱恻。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使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 。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 。”而楼带新月一痕 ,其景如画 。用“蟾 ”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蟾蜍之为物喜湿而体冷,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 ”,可谓善于体会 。月“ 晕”是“雨余”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过片“暮云平,暮山横”,写秋景云空阔而单调,全是萧瑟之感。加之叶声与雁声,而更添凄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轻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听”。“不要听”而不得不听,不发听后之感而只道“ 不要听”,真令人觉其“含无限惋恻”(《蓼园词选》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声声。
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
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作者介绍
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òqí),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关键词解释

  • 不道

    读音:bù dào

    繁体字:不道

    英语:Immorality Crime

    意思:
    1.无道;胡作非为。
    《国语晋语八》:“秦后子来奔……文子曰:‘公子辱于弊邑,必避不道也。’”汉

  • 愁人

    读音:chóu rén

    繁体字:愁人

    意思:
    1.令人发愁。
    《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傅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