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

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

意思:清洛知道光铺碧席,上的阳霜叶红绡剪。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阳城中一处宫殿的景象,并表达了对朝廷官员早朝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描绘了宫殿的宏伟气势和官员们早朝的场景。凤楼象征着皇家的权威和尊贵,它面向南方,控制着三条重要的道路,而官员们在这里早早地渡过桥,准备开始他们的一天工作。 “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这两句描绘了宫殿周围的景色,洛水的清晨光芒洒在碧绿的河床上,而上阳的霜叶则像被剪成红色绡帛一样美丽。这种景色既展示了宫殿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 “省门簪组初成列,云路鸳鸾想退朝。”描述了官员们走出宫殿,戴上官帽,穿上官袍,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云路鸳鸾想退朝”则暗示了朝廷的繁荣和官员们的成功。 最后,“寄谢殷勤九天侣,抢榆水击各逍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他感谢那些像他一样努力工作的人,他们在水中嬉戏,享受着自由和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殿的宏伟和周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朝廷官员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
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
省门簪组初成列,云路鸳鸾想退朝。
寄谢殷勤九天侣,抢榆水击各逍遥。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晓光

    读音:xiǎo guāng

    繁体字:曉光

    意思:(晓光,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杜荀鹤《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 红绡

    读音:hóng xiāo

    繁体字:紅綃

    意思:(红绡,红绡)

    1.红色薄绸。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之三:“枕上夜长祇如岁,

  • 上阳

    读音:shàng yáng

    繁体字:上陽

    意思:(上阳,上阳)

    1.谓天上的阳气。
    《汉书五行志上》:“刘歆以为上阳施不下通,下阴施不上达,故雨。”

    2.唐宫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