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景孺提刑》 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

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

意思:停车山中住宿,想回家半夜啼哭。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寄景孺提刑》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江由岩嶮地,万木与云齐》,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诗人感受的诗篇。通过对江由岩嶮地万木葱茏、麝香草香气四溢、春泥滑腻、虎迹遍地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归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江由岩嶮地,万木与云齐。”描绘了江由岩嶮地的自然风光,山势险峻,林木茂盛,与云朵齐高。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壮丽景色的深深敬畏和赞叹。 颔联“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描述了诗人在山中停留过夜,半夜听到鸟兽的啼叫,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弭节山中宿”可能暗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山中生活的短暂停留和深深的思考。而“思归夜半啼”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夜晚的鸟兽啼叫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 颈联“麝香沾野草,虎迹滑春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野外的景象。麝香草香气四溢,虎迹遍地,春泥滑腻。这些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山中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叹。 尾联“到此须凭酒,何人手可携。”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这里的“到此须凭酒”暗示了诗人需要借助酒的力量来感受和欣赏山中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何人手可携”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有人能带他回到那个地方,回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乡的渴望。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诗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由岩嶮地,万木与云齐。
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
麝香沾野草,虎迹滑春泥。
到此须凭酒,何人手可携。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夜半

    读音:yè bàn

    繁体字:夜半

    英语:midnight

    意思:
    1.半夜。
    《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得出,即

  • 弭节

    读音:mǐ jié

    繁体字:弭節

    意思:(弭节,弭节)

    1.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
    《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洪兴祖补注:“弭,止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