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吴王挽词》 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

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

意思:道德律文在,兴衰自古同。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吴王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是一首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和感慨的诗。它通过对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首联“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诗人用“倏忽千龄”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用“冥茫”来形容万事的无常和虚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万事无常的感慨,引人深思。 颔联“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诗人描绘了洛阳和建康两个古都的景象,青松和荒草分别代表了历史的繁荣和衰败。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历史的兴衰无常,让人感叹不已。 颈联“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诗人认为道德和文化遗产是永恒的,而兴衰却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文化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普遍规律。 尾联“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诗人用自身的经历来表达对恩人的感激之情,但自己却无以回报,只能感慨万千。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景象的描绘和对兴衰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道德和文化,同时也应该感恩他人,珍惜自己的生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
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
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
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遗文

    读音:yí wén

    繁体字:遺文

    意思:(遗文,遗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兴衰

    读音:xīng shuāi

    繁体字:興衰

    英语:ebb and flow

    意思:(兴衰,兴衰)
    兴盛和衰落。
    《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

  • 自古

    读音:zì gǔ

    繁体字:自古

    英语:(since) ancient times

    意思:
    1.从古以来。
    《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论

  • 道德

    读音:dào dé

    繁体字:道德

    短语:道义 道

    英语:moral

    意思: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