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汉阳泊舟》 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

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

意思:惊风孤雁起,遮蔽太阳寒云漂浮。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汉阳泊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画面感的诗,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感觉和情感的体验。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主题明确,聚焦在暂泊汉阳岸的场景,以及诗人独自面对大江、惊风、孤雁、蔽日寒云的感受上。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寂寥和放怀薄游的情感。 在词语运用方面,诗人选用了生动且具象的词汇,如“峨岷气”、“东流”、“惊风”、“孤雁”、“蔽日寒云”等,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景象和气氛。同时,动词的运用也十分恰当,如“含”、“流”、“起”、“浮”等,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动态、生动。 在诗的结构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映射内心的感受。同时,诗句流畅,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暂泊汉阳岸,不登黄鹤楼。
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
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
只役虽远道,放怀成薄游。
兴随沧洲发,事等渔樵幽。
烟波一尊酒,尽室载扁舟。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惊风

    读音:jīng fēng

    繁体字:驚風

    英语:infantile convulsion

    意思:(惊风,惊风)

    1.指勐烈、强劲的风。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扬节而

  • 寒云

    读音:hán yún

    繁体字:寒雲

    意思:(寒云,寒云)
    寒天的云。
    晋·陶潜《岁暮和张常侍》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唐·郎士元《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诗:“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 蔽日

    读音:bì rì

    繁体字:蔽日

    意思:遮蔽日光。
    《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
    《旧唐书刘迺传》:“干霄蔽日,诚巨树也,当求尺寸之材,必后于椓杙。”
    《花月痕》第八

  • 孤雁

    读音:gū yàn

    繁体字:孤雁

    意思:见“孤鴈”。

    解释:1.见\"孤鴈\"。

    造句:嘹唳冻云孤雁,盘旋枯木寒鸦。《孤雁》诗:“可怜的孤魂啊!避免产

  • 云浮

    读音:yún fú

    繁体字:雲浮

    意思:(云浮,云浮)

    1.如云之飘散。形容短暂易逝。
    晋·刘琨《重赠卢谌》诗:“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宋·陆游《夜坐》诗之二:“瓦裂人间事,云浮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