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兴》 渊明褊志迷归去,叔夜支辞谬养生。

渊明褊志迷归去,叔夜支辞谬养生。

意思:渊明国志迷走,叔夜支言辞荒谬养生。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感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哲理,通过对陶渊明和嵇康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命运、情感和处世态度的独特见解。 首联“渊明褊志迷归去,叔夜支辞谬养生。”借用陶渊明和嵇康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表达了人生中的困境和选择。陶渊明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到困惑,最终选择归隐;嵇康则以养生为借口,回避了生死问题。这两句诗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也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颔联“道有穷通千世运,命无夭寿四时行。”表达了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命运规律,“穷通”和“夭寿”分别代表人生的困境和长寿,而“千世运”则表达了历史的变迁。这两句诗表明,命运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而人生的困境和长寿都是四时更替的自然规律。 颈联“我能为蝶斯同化,子亦知鱼乃至情。”表达了对于生死和情感的独特理解。这里用蝴蝶和鱼来比喻生死和情感,蝴蝶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鱼则能够感受到最真实的情感。这两句诗表达了生死是自然规律,而情感则是人生中最真实的存在。 最后一句“谓马谓牛无不可,楚肝越胆太分明。”表达了对处世态度的理解。这里的“马”和“牛”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处世方式,楚肝越胆则代表了过于分明的人生态度。这句诗表明,不同的处世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过于分明的人生态度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陶渊明和嵇康的事迹,表达了对于生死、命运、情感和处世态度的独特理解。诗人认为,人生中的困境和选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的处世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和矛盾。这首诗寓意深远,富有哲理,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渊明褊志迷归去,叔夜支辞谬养生。
道有穷通千世运,命无夭寿四时行。
我能为蝶斯同化,子亦知鱼乃至情。
谓马谓牛无不可,楚肝越胆太分明。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归去

    读音:guī qù

    繁体字:歸去

    英语:go back; return

    意思:(归去,归去)

    1.回去。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唐·李白

  • 养生

    读音:yǎng shēng

    繁体字:養生

    短语:保健 颐养 保养 消夏 将养 调养

    英语:preserve one\'s health

    意思:(养生,养生)
    I

  • 渊明

    读音:yuān míng

    繁体字:淵明

    意思:(渊明,渊明)
    深远明达。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南齐书高帝纪上》:“惟王圣哲渊明,荣镜宇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