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风索索苦瓠晚,山雨重重甘菊疎。
意思:篱笆风气索索苦葫芦晚,山雨重甘菊花疏远。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寄柳秘校》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古代的文人学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了诸葛亮、杨雄等古代名人的事迹,以及一些植物的象征意义,如苦瓠、甘菊等,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轻视和隐藏笑容的现象的批评。
首联“颇聋早谢葛亮辟,少吃善著杨雄书”,通过描述诸葛亮和杨雄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其中,“颇聋早谢”是形容诸葛亮的,意为他的听力不好,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少吃善著”则是对杨雄的描述,意为他食量小但学问渊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古代文人学者的才华和品德。
颔联“篱风索索苦瓠晚,山雨重重甘菊疎”,通过描绘自然界的风雨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其中,“苦瓠晚”象征着困难和挫折,“甘菊疎”则象征着坚韧和毅力。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现象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学者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持学问的敬仰之情。
颈联“今人相轻多匿笑,古人自许堪同调”,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轻视和隐藏笑容的现象的批评。这里用“今人相轻”来形容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轻视和嘲笑,用“古人自许”来表达古代文人学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认同。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学者同调共勉、相互支持的精神的赞赏。
尾联“咀芹嚼藻泮有宫,先生手提终化龙”,通过赞美古代学者的学问和人格魅力,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咀芹嚼藻”是指对学问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泮有宫”则象征着学问的殿堂。“先生手提终化龙”则表达了古代学者在学问上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对后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学者的赞美和对现代社会现象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人格魅力的追求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学习古代文人学者那种同调共勉、相互支持的精神,共同追求更高的学问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