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同上人》 定起松鸣屋,吟圆月上身。

定起松鸣屋,吟圆月上身。

意思:建立起松鸣屋,圆圆的月亮上自己吟。

出自作者[唐]唐彦谦的《寄同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高高山顶寺,更有最高人。定起松鸣屋,吟圆月上身。云藏三伏热,水散百溪津。曾乞兰花供,无书又过春》是一首描绘山中寺院生活和心境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处之人的敬仰。 首联“高高山顶寺,更有最高人”直接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地理位置和寺庙中的人的高尚品格。诗人通过“高高山顶寺”暗示了寺庙的偏远和独立,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处的向往和敬仰。而“更有最高人”则表达了对寺庙中人的敬仰之情,他们不仅在物质上超越了普通人,而且在精神上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颔联“定起松鸣屋,吟圆月上身”则描绘了寺庙中的生活场景和氛围。诗人通过“定起松鸣屋”表达了寺庙中僧人禅定的生活状态,他们通过禅定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而“吟圆月上身”则表达了他们在吟诗诵经时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云藏三伏热,水散百溪津”则描绘了山中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诗人通过“云藏三伏热”表达了山中云雾缭绕、清凉宜人的气候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欣赏。而“水散百溪津”则表达了山中小溪流淌、水源丰富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尾联“曾乞兰花供,无书又过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通过“曾乞兰花供”表达了对山中兰花的美好回忆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无书又过春”则表达了山中生活的寂寞和孤独,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寺院生活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处之人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感恩和热爱。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高山顶寺,更有最高人。
定起松鸣屋,吟圆月上身。
云藏三伏热,水散百溪津。
曾乞兰花供,无书又过春。

关键词解释

  • 圆月

    引用解释

    1.圆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班婕妤》诗:“紈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 唐 常建 《西山》诗:“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鲁迅 《呐喊·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中秋节亲人团聚,饮宴赏月,谓之“圆月”。《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看时, 宝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

  • 上身

    读音:shàng shēn

    繁体字:上身

    英语:upper part of the body

    意思:I

    1.身体的上半部。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上身穿一件大红绉绸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