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叶舟。

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叶舟。

意思: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止叶船。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采香径的景色,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叶舟。”描绘了采香径的景象,但“在人”却“不留”,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流转。而“停叶舟”则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画面,与前一句形成了对比,显示出一种静谧与流转的对比,引人深思。 “桃花李花斗红白,《山鸟水鸟自献酬。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这里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鸟水鸟、桃花李花等自然景象,并借此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短暂,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未知到了关身否,笑杀雷平许远游。”诗人以一种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未知到了关身否,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疑问,也是对过去的反思和总结。而笑杀雷平许远游,则表达了对远离故乡、追逐名利的反思和嘲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采香径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叶舟。
桃花李花斗红白,山鸟水鸟自献酬。
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未知到了关身否,笑杀雷平许远游。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香径

    读音:xiāng jìng

    繁体字:香徑

    意思:(参见香径,香迳)

    解释:1.见\"香径\"。

    造句:

  • 下停

    引用解释

    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阁为下停,身上以足为下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下停之说,下停犹言下部。

    读音:xià tíng

  • 叶舟

    读音:yè zhōu

    繁体字:葉舟

    意思:(叶舟,叶舟)
    小船。
    隋·薛道衡《敬酬杨僕射山斋独坐》诗:“叶舟旦旦浮,惊波夜夜流。”
    唐·张乔《渔者》诗:“首戴圆荷髮不梳,叶舟为宅水为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