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马嵬》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意思:这一天六军一同骑马,当时七夕笑着牵牛。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马嵬》

全文创作背景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诗,其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历史事件“马嵬驿之变”密切相关。马嵬驿之变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在逃亡过程中,为了平息士兵的愤怒,被迫处死了杨贵妃。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对于国家的颓势和政治的混乱深感忧虑。因此,他通过《马嵬》一诗,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咏叹,表达了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批评,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六军

    读音:liù jūn

    繁体字:六軍

    意思:(六军,六军)

    1.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左传襄

  • 牵牛

    读音:qiān niú

    繁体字:牽牛

    意思:(牵牛,牵牛)

    1.即河鼓。星座名。俗称牛郎星。亦指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
    《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毛传:“河鼓

  • 七夕

    读音:qī xī

    繁体字:七夕

    英语:Double Seventh Day

    意思: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马当

    读音:mǎ dāng

    繁体字:馬噹

    意思:(马当,马当)
    山名。在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相传唐·王勃乘舟遇神风,自此一夜达南昌。
    唐·陆龟蒙《马当山铭》:“言天下之险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