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步至东皋》 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

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

意思:夕阳半川明,隐士每次单独行动。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步至东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是一首描绘秋日暮色,表达诗人孤独与愁思的诗篇。每一行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先,诗的开头“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描绘出夕阳西下,半边天空明亮如昼的景象,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而“幽人”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内心深沉,情感丰富的人。他独自在黄昏的河边行走,更增添了他的孤独感。 “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心情。在暮色中,他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而秋天的到来也让他感到一种清冷和凄凉。这种情感与诗的主题相呼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鸟啄和虫悬的景象,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枯杨上的鸟啄,使得杨树碎落,落叶上的虫悬,使得落叶轻盈。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孤独。 最后,“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他渴望回家,但却又像是一个旅人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暮色和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愁苦和无奈。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每一句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
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
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
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独行

    读音:dú xíng

    繁体字:獨行

    英语:walk alone

    意思:(独行,独行)

    1.一人行路;独自行走。
    《庄子盗跖》:“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

  • 斜日

    读音:xié rì

    繁体字:斜日

    意思: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南朝·梁简文帝《纳凉》诗:“斜日晚骎骎,池塘生半阴。”
    宋·王安石《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
    清·纳兰性德《南

  • 明幽

    读音:míng yōu

    繁体字:明幽

    意思:
    1.指天地。
    《隋书音乐志下》:“人神接礼,明幽交畅。”

    2.人间和阴间。
    唐·韩愈《赴江陵寄三学士》诗:“病妹卧床褥,分知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