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春寄景仁》 叠石溪上春,茅茨卜筑新。

叠石溪上春,茅茨卜筑新。

意思:叠石溪上春,茅草屋顶建筑新选择。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早春寄景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溪畔的景色,通过叠石、溪流、茅屋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恬静舒适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言行,传达出一种向往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感。 首句“叠石溪上春”,通过“叠石”和“溪上”两个元素,描绘了溪流畔的石头层层叠叠,春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次句“茅茨卜筑新”,则通过“茅茨”和“卜筑”两个元素,描绘了诗人在茅屋中预测占卜,谋划新建房屋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三、四两句“前言如不践,山蝉又笑人”,则通过“山蝉”的嘲笑,表达了诗人自己言出必行、践行承诺的态度,同时也以山蝉的嘲笑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春日溪畔的景色,同时也通过诗人的言行,传达出一种向往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感,以及言出必行、践行承诺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叠石溪上春,茅茨卜筑新。
前言如不践,山蝉又笑人。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茅茨

    读音:máo cí

    繁体字:茅茨

    意思:亦作“茆茨”。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墨子三辩》:“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
    《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

  • 上春

    读音:shàng chūn

    繁体字:上春

    意思:孟春。指农历正月。
    《周礼春官天府》:“上春,衅宝镇及宝器。”
    郑玄注:“上春,孟春也。”
    唐·杨师道《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九重丽天邑,

  • 石溪

    读音:shí xī

    繁体字:石溪

    意思:巖石间的溪流。
    唐·王昌龄《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唐·卢肇《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唐·方干《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